股骨头坏死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写人工智能走进大众医疗,未来诊室 [复制链接]

1#

记者

林北辰

所有人都会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未来我们要怎么样看病?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医疗的展示给出了更多可能性:医生利用AI辅诊软件在胸部CT影像上进行病灶检出,原来需要20分钟的诊断过程缩短至十分之一;智能检测仪帮你测出血压、血糖和简单的疾病筛查,医院排队体检;老人腿脚不舒服,髋关节智能诊断一键检测,帮你看看是否出现问题。

中国的AI医疗市场迎来高需求。根据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国家已经投入亿资金用于“强基层”的医疗建设,但每年依然新增恶性肿瘤病例万,年新增肺结核病例多万,慢性、高发疾病需要更多检测、更多预防才能在源头降低发病率。

年过40的康女士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位普通观众。

8月31日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向公众开放的一天,康女士一早就在世博展览馆门口排起了长队。警卫拉起了蜿蜒的铁栏限流,观众们兴奋地在“无人驾驶体验区”旁边的等候区排队进场,殷切地一睹“人工智能”的真容。

对普通民众来说,无人驾驶、AI天眼、AI安防、AI医疗诊断等概念虽然是新闻报道的常客,却鲜少有机会在身边的场景中触摸到。康女士接触到“人工智能”的契机也颇为偶然:她常听的电台最近播报了年APEC女性大会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用AI筛查宫颈癌、用AI在家中体检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进场之后,康女士直奔主题。即使工作与“就医”相关,但辅助性的医疗技师依然难以触达最先进的高科技器械;与此相对的,是她的病人们对“检查治疗”这件事情的抗拒,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她甚至接触到一个因为抗拒服用高血压药物、间接造成焦虑症的病人。

医疗是一个门槛颇高的行业,新型技术即使在具象化的展示中也不容易理解。一位老人指着杏脉科技的胃CT检测系统问:“我现在能在这里用吗?”,更多的是群众对新仪器的好奇与疑问,“这个多少钱?我在哪里可以买到?”

“我想在家里、在办公室就能简单地完成体检,”康女士说,“不管是我们家近岁的奶奶,还是我的病人,我看到他们常问的问题是:你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各项指标都正常吗?现在的医疗体系,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花费的精力太多了。”

这些疑问让康女士走向了“未来诊室”的展区。本次人工智能大会上,许多企业都呈现了医疗技术相关的AI项目,杏脉科技是其中唯一一个以医疗为主题的展台,智能问诊分诊系统、多功能便携式慢病管理仪器以及便携式心电检测仪等新型咨询诊断仪器是这个展台的重点。

吸引康女士的是一款髋关节智能诊断产品。康女士家里的老人在今年完成了髋关节和膝关节替换的手术,前后共花费了近20万元,根据医生的介绍,55岁以上的人群中关节炎发病率为80%,对年长者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老年病”。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攻破的难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容易丧失保守治疗的机会,那么如果有一款可以替代三甲骨科专家诊断的产品,是否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的效率呢?

上海六院张长青参与了这款“髋关节DR智能诊断”产品的设计,在AI算法的加成下,系统记录了大部分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的症状,通过骨科常见径线与角度的自动测量,仪器学会了诊断早期的症状,官方称,这款产品的疾病检出率和分期准确率都达到了96%。

比髋关节炎症更容易用“AI+医疗”检测出的问题是亚健康慢性病。

康女士在现场参观后表示愿意买下一款售价元的AI医疗检测仪。这是一款针对乡村医生研发的便携式检测设备,也适用于家庭场景,能快速测血压、血糖、心率、心电图等超过15项慢性病相关生理指标的工具,外形形似充电宝,系统操作不需要专业人员帮助,只要放进血糖纸就可以自主检测生理指标。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基本公卫”的相关产品,大众的慢性病无法得到治疗常常是因为基层医生少、经验不足,而基本公卫中的产品是为了在保持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帮助乡村医生、家庭医生或者患者进行简单的自主诊断。

一款产品背后是需要的是完整的人工智能慢病筛查系统。检测仪依托常见的四种慢病风险评估细则设计,用人工智能模型计算得出结论,提供血性心血管风险评估、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及高危人群判断、高血压高危人群评估等高发慢病的智能分析。目前系统中存有6亿份电子病历,可咨询余种常见疾病。

比检测更难的是病理数据的打通。检测出的身体问题、病历和推荐解决方案,在下一次看病的时候怎么继续使用?云数据可以帮忙,但要每日多次对居民实现健康指数跟踪,需要的是健康档案和完整的慢病视图,数据、算法和模型缺一不可,全链路的打通还未完成,这是目前所有AI医疗公司努力的方向。

口老龄化催生慢病管理需求。康女士这样的观众表达出对器材的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看好,她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也不明白AI怎么实现,但我觉得这样的产品很好,让医生更轻松,让我们家的老人更有安全感。”

杏脉不是唯一看到需求和商机的公司。

在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区内,腾讯、平安集团等巨头分别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AI医疗检测——腾讯优图的机器能AI一键测出青光眼、高血压眼底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平安医疗科技的全球首款智能OCT眼底疾病筛查系统能够识别绝大多数的常见眼底病灶,这款系统在图像质量评价、病灶检测、急迫性判断3项辅助医疗任务中的样本准确率均超过了96%。

此外,商汤、依图、云知声等人工智能公司都在医疗行业有所布局,根据各自擅长的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推出了2B领域的AI辅诊系统。

企业们共同试行的模式是,在AI医疗投入研发资源的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对相对基础却又无法完全普及的应用进行推广,用更简单、更自助性的产品在基层帮助医生和民众进行辅助诊断。

从本次大会的展示来看,人工智能对基层医疗的改变仅仅是AI应用的一小部分,却有机会走出医疗普惠的一大步,这也是AI赋能概念的具体表现之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