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市民考察团一中心四平台打造基层现 [复制链接]

1#

核心提示

12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民考察团”如期举行新一期活动。当日上午,由普通市民、党校教师等组成的市民考察团走进智慧开封综合指挥中心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办事处,实地考察我市“一中心四平台”(综合指挥中心,综合治理平台、执法监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综合监督平台)运行情况。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网格为基、技术支撑、资源下沉、哨响人到”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统筹指挥、协调联动、即时响应、有效处置、精准考评”的运行机制。两年多来,我市以“一中心四平台”为载体,在为民服务的治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形成了具有开封特色的基层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有力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质效。

一种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一段路,原先存在占道经营情况,经常发生拥堵。我们不知道咋向有关部门反映,现在有了‘一中心四平台’,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俺们老百姓发自内心地为‘一中心四平台’点赞。”12月9日,提起“一中心四平台”带来的好处,家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榆园社区的李大爷滔滔不绝。

在郑汴路榆园段,道路两侧曾经存在占道经营情况,严重影响这里的交通秩序,给附近老百姓出行带来不便。榆园社区网格员何思雨在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一中心四平台”上报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办事处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将该案事件横向流转至城管部门。城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这段道路的占道经营情况得到有效整治,受到附近群众的好评。

什么是“一中心四平台”?它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根深方能叶茂,基层治理是长治久安的压舱石。“上面千根线,群众万般事”,城市基层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创新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网格为基、技术支撑、资源下沉、哨响人到”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统筹指挥、协调联动、即时响应、有效处置、精准考评”的运行机制。

“一中心”即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综合指挥中心(室);“四平台”即统筹党建、宣传、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城管、环保、应急等部门力量的综合治理平台,统筹政务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部门力量的便民服务平台,统筹基层哨(网格上报)和交办哨(上级交办)双循环的双向交办平台,统筹人大、政协、纪委、督查、媒体、群众等监督力量的综合监督平台。

市级综合指挥中心是“一中心四平台”的大脑和中枢,发挥着综合指挥、统筹协调、辅助决策的作用。依托“智慧开封”网络大数据平台建立,融合了综治、应急、数字城管、政务服务、纪检监察网,打通信息孤岛,有效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四平台”融入统一的综合信息系统,打造统一的工作网格,共用一套政务数据,形成统一的领导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对基层治理事项的共同管理。

当日考察的首站是智慧开封综合指挥中心。考察团成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并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考察团一行观看了《大美开封智创未来》宣传片,工作人员介绍了“一图十景”智慧应用、开封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情况。

考察团一行了解到,“一中心四平台”的建设目的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拓展各界参与渠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一中心四平台”为解决治理资源有限、治理活力不足问题,创新实行“双向吹哨双向报到”,提升基层动员能力。工作中,吹好“基层哨”,让网格问题“浮”上来。专兼职网格员和群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平台,各级指挥中心(室)分析研判、智能派单、分流转办、实时监控,确保问题快速处置。作为市委、市政府社会治理“一号工程”,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县两级还分别成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中心,由党委政法委管理,专门负责“一中心四平台”建设运行。

我市以全科网格为基础,形成了具有开封特色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网格体系,重在提升基层“共治”能力。目前,个一级全科网格、个二级网格和个涵盖老旧小区、单体楼、乡镇管区的连片区域网格的构建,使我市实现了地域空间无缝隙、服务治理全覆盖。

为解决基层基础弱化、乡街权小事大问题,“一中心四平台”强调党建引领,并以提升体系构建能力为重点,创新推动形成了党建网格与平安网格“双网融合”、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我市各乡镇(街道)综合指挥室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的“总指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边界;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焦点问题,各相关部门实行联动、形成合力,尽快给出令居民满意的答复。通过“双网融合”,目前全市有以村(社区)“两委”党员干部为核心的专、兼职网格工作者约3.2万人。

“通过实地考察,我真切感受到,我市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城市治理的新需求,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新模式,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考察团成员李树友告诉记者,“一中心四平台”打造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开封样板”。

“一中心四平台”激发基层活力

在结束对智慧开封综合指挥中心的参观考察后,考察团一行来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办事处,实地参观考察这里的“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情况。

“‘一中心四平台’帮了俺家大忙。”杏花营办事处枣林社区居民徐顺利说起他被政府救助的事,十分感动。徐顺利因生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网格员上门走访后,立即把他的家庭情况上传至“一中心四平台”。杏花营办事处民政所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通过“绿色通道”仅用3天就给他办理了低保,同时还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

在这里,通过“一中心四平台”得到救助的还有李砦社区的居民老李。老李的老伴已经去世,他本人因股骨头坏死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患有白癜风需要长期服药,儿媳存在智力障碍,两个孙子生活艰难。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张建平在走访中了解到老李一家的情况后,迅速通过“一中心四平台”进行上报。在短时间内,老李一家得到了救助。

杏花营办事处的“一中心四平台”自年8月开始筹建,年3月开始运行。该办事处按照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3个网格和若干子网格进行管理,每个网格按照“1+26+N”的模式配备,“1”即一个总网格,“26”即26名专职网格员,“N”即N名兼职网格员。通过“1+26+N”网格制度的推行,该办事处做到工作下沉、重心下移、精准指导、全面覆盖,有效丰富了街道各部门开展治理工作的手段,提高了基层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加快了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速度,也为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撑,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杏花营办事处“一中心四平台”便民服务大厅,考察团成员实地察看了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情况,该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石本龙向考察团成员介绍了利用“一中心四平台”“1+26+N”开展的新工作模式以及网格员的工作职能、工作范围及网格员上报的事件解决办法。

杏花营办事处“一中心四平台”以科技为支撑,依托现代化设备,致力于构建网格神经系统,汇聚和处理来自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数据和问题。综合指挥中心建成了16.7平方米的LED大屏,软件系统实现了与区综合指挥中心的同步完善和调试。为了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该办事处指挥中心实行多网联动机制,接入了便民服务平台、社情民意平台、云视讯、小鱼易连、视频监控系统,为高效高质开展好各项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你好,侯亚楠,请汇报一下你目前所在网格的巡查情况。”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与正在网格巡查的安墩寺社区网格员侯亚楠进行现场连线。“好的,指挥中心。我目前正在和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在进行的是社区垃圾清理。”听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侯亚楠向市民考察团成员介绍了她的工作情况。石本龙告诉考察团一行,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指挥中心能够随时了解网格员的工作状态和案事件处理情况,也可以对网格员实时下达工作指令或调整工作方式。遇到紧急工作任务时,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召开13个网格的视频会议,研讨部署中心工作,节约了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石本龙介绍,通过信访系统可以办理各类信访案件。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全域范围内的秸秆禁烧工作。目前,该办事处共接入路探头,每个自然村保证4路以上,每个行政村保证6路以上,覆盖全街道的角角落落,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该办事处利用科技手段创建“互联网+”“智慧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通过网格员巡访排查发现问题,对辖区进行全方位管理,确保辖区内各种问题和各项事务得到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理,保障辖区秩序稳定和公共安全。网格员通过VPN软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通过系统指派至各个部门,使居民的问题更快更好解决。

自“一中心四平台”运行以来,杏花营办事处的基层社会治理正逐步从粗放式﹑单一式向精细化﹑数据化转变。“通过实地参观,我看到全市上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八需八难’等各类问题。‘一中心四平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考察团成员李世君感慨地说。

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开封样板”

“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是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确定的17个出彩点之一。我市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城市治理的新需求,探索“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治理”促使党政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中给出了开封答卷。

截至11月底,全市已累计办理综治平安、风险防范、惠民服务等各类事件.2万件,化解矛盾纠纷4.9万件。去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增幅居全省第1位。

今年7月28日,在中央政法委第五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开封作典型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充分肯定了我市“一中心四平台”的实践探索,强调要借鉴河南省开封市“一中心四平台”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的经验,推动各主体、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解决好层级过多、贯通不畅的问题,构建扁平化治理模式,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

“市民考察团”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分众化、互动化方式让党的理论“走心”的创新举措。通过市民看变化、干部谈政策、专家讲理论,凝聚民心,打通了党的创新理论通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汇聚推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强大合力。考察中,市委党校教师方方和李孟尧从社会治理角度,分别向市民考察团成员讲述了“一中心四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对于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方方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利用好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而我市的‘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打通了信息孤岛,构建了智慧应用平台。”方方表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是基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其运行的核心就是高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各层级、各部门的信息叠加和系统整合有较高的要求。我市“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具体举措,实现了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数据化的转变,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方方认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治理遇到多种多样的难题,其根源在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一中心四平台”建设运行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力量,才能激发基层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效能,形成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做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去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精准、更便捷的服务。”李孟尧说,市委、市政府建设“一中心四平台”,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视频:全媒体记者李天

配音:全媒体记者刘铚雯

图片:全媒体记者吕树建

原标题:《“一中心四平台”打造基层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市民考察团”“一中心四平台”考察活动纪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