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征三秦好医生赞
诗/殷满仓
[郭]家儿男名望重
[征]程苦志西京城
[三]秦楷模口碑佳
[秦]风德厚医术精
[好]多维度攻尖端
[医]道3D强骨梦
[生]龙活虎一博导
[赞]歌曲曲颂郭征
人物小传:
他精心医学孜孜不倦,从事骨科诊治30载,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3D打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盆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四肢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全军骨科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荣立三等功4次,获评陕西省卫计委“三秦最美医生”称号。他精研技术创新不已,在国内率先开展导航、机器人和数字骨库辅助骨肿瘤手术,在脊柱、骨盆和四肢骨肿瘤诊治领域造诣深厚,领衔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锁骨和肩胛骨钛合金假体植入、世界首例3D打印仿生多孔支撑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等创新技术,开创3D打印个性化假体临床应用先河。他精钻学术攀逐前沿,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科技部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军队及省部级课题6项,总科研经费超过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8项、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文48篇。
他,就是空军医院副院长、骨肿瘤骨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征。
矢志创新,先进理念改变诊疗模式
纵观郭征的从医之路,有一条很清晰的脉络,那就是始终在创新中砥砺前行。在他看来,作为医者,承载生命重托,唯有创新才可以让诊疗更科学有效,才可以为病患解除病痛,才可以在科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认真严谨的为患者手术
骨肿瘤外科,是郭征所从事的临床专业。骨肿瘤疾病有其罕见性、复杂性的自身特点,对治疗过程的精细化要求高,特别是面对千变万化的个体解剖结构,精准把握、精确施术非常困难。郭征坦言,以往的手术,术前需要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学资料,再结合扎实的解剖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术中还要反复观看影像资料,才能顺利完成手术。
年,医院骨科引进3D打印设备。郭征开始思谋,如何让精尖设备转换为救人利器,使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临床,解决骨肿瘤手术术前术中精准化难题。当时,3D打印医学应用刚刚兴起,从零基础开始,郭征组建数字化技术科研团队,查阅既有文献资料,外请专家讲学……他一步步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郭征带领团队从最简单的模型打印入手,在探索中尝试,在尝试中实践,到最后的可以将患者患病部位连同周围神经血管一起打印,形成实体化、等比例的真人实体解剖模型,为骨肿瘤外科疾病诊断与手术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有了3D打印手术模型,术前可以在3D打印的真实模型上观察肿瘤及周边脏器,术中也可以在手术台上直接触摸,手术效率极大提高。
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将数字化设计理念带到骨科诊疗中,带来了诊疗理念上的革新。郭征教授带领团队提出要求,不能单纯应用技术,要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做技术的自由掌控者,而不是跟从者。在这种指导思想指引下,团队重视3D打印技术背后的数字化设计,把住了这项技术的灵魂。所有肿瘤模型设计都要由医生参与完成,在郭征看来,手术医生不能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做到不单纯应用技术,而要参悟背后的构架。
积土成山、积木成林,郭征带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设计经验。“有了模型,可以看见肿瘤在哪里,精确设计切除范围,但落实到手术中,如何准确实现?”后续推进中,针对临床应用实际,郭征又有了新的想法。带着这样的临床实际问题,结合数字化设计经验,郭征教授开始使用3D打印手术导板,在术中引导精确手术。“导板是一种基于手术设计的逆向工程产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板”,一部分为“导”。“板”接触于骨性标志分明的骨骼上,不能移动位置,这时“导”就可以引导医生用电钻或摆锯进行精准的外科操作”,郭征喜欢用通俗的语言和团队进行难题破解。
诲人不倦的带教研究生
在郭征的主导实践下,导板最终应用于临床,极大简化了骨肿瘤手术中的定位与切除,改变了原有手术理念,创造了新的手术方式,骨肿瘤外科业内同事一致认可,同时也将3D打印及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全国骨科医生范围内逐步推广。年,以郭征为主要发起人,全国数字骨科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相继成立,郭征担任组长。从年的零基础探索,到年的引领性实践,8年间,郭征初心不改,始终在3D打印及数字化设计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并最终登高望远。
攀逐前沿,创新成果惠及患者百姓小试牛刀之后,郭征没有满足于现状,攀逐前沿之路上,未曾停留。骨肿瘤治疗中,肿瘤切除后会造成骨缺损,而传统标准化假体无法满足患者不同类型缺损的重建要求,常常因为假体重建不匹配导致功能障碍。
郭征瞄准这一严重损害人民健康的问题,提出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骨缺损的大胆想法。为攻克这一临床应用难题,郭征组建的一个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学、物理学和工程师多学科的团队奋战在8小时之外,克服学科间沟通不畅,假体生产工期长等难题。
术前,根据患者影像资料,设计出解剖形状、结构与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完全匹配的模型,同时兼顾局部生物力学
环境要求完成假体设计,采用最新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或电子束熔融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出钛合金假体。术中,将钛合金假体植入体内,替代了切除的肿瘤骨骼,恢复肢体功能和完整性,改变传统重建方式。年3月27日和4月3日,对于中国骨肿瘤外科个体化医疗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郭征团队将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合金假体分别植入3名骨肿瘤患者体内,实现了世界首例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应用临床、亚洲首例骨盆钛合金假体应用临床的诊疗创举。
世界首例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应用临床,央视等许多主流媒体报道
手术成功,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