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广出乎很多人的预料,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众多药企也开启了抗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发,但这条路究竟该如何走,恐怕还是要冷静的论证清楚后再做决定,毕竟药物研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失败率的工作,不能草率从事。
冠状病毒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主要的思路包括:
1、疫苗
这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手段,如果疫苗研制成功,可以使健康人群对于新冠病毒具备免疫力,免受其传染。通过疫苗达到预防作用也是针对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措施,并且证明是有效的。新冠疫情爆发后,已经有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已先后进入临床阶段。
2、抗病毒药物
新冠病毒COVID-19经基因测序发现与已知的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高度同源,相应的药物研发策略也大体相同。影响冠状病毒在进入宿主体内利用细胞进行入侵繁殖产生新病毒的病理过程,主要依靠Spike和3CLpro、RdRp、PLpro四种关键蛋白酶,它们也就成为了研发抑制冠状病毒药物的最受重视的治疗靶点。目前临床应用的瑞德西韦就是通过抑制RdRp的活性来抗新冠病毒。
3、预防及抑制炎症风暴的药物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很多死亡患者都出现了“炎症风暴”,导致多脏器功能急剧衰竭,因此,防治炎症风暴,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一个重要关键。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提名的哈佛大学康景轩教授认为,控制炎症对于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以及促进病人尽快痊愈,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中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西医采用的激素疗法虽然可以应急,但其不良反应也很严重,此前应用激素治疗非典的患者中,有些人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的情况,这就是大量使用激素带来的后果。
4、恢复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药物
炎症会使人体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可能出现因细菌移位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使病情加重,因此,使用有效的肠道菌群调节剂也是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外源性的补充益生菌是否有效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虽然以肺部炎症为主要症状,但由于其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如果控制不力,很快会演变成全性身系统疾病,理想的治疗药物应兼有抗病毒、抗炎和恢复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功效,然而从药物研发的经验来看,这样的药物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新冠肺炎的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5万,死亡人数超2万,这个数字看起来确实很吓人,但如果单纯地从药企研发新药的角度来看,一种全球病例数只有几十万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的药物研发是没多大么吸引力的,这也就是孤儿药出现的原因。然而,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波及面广,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疾病范畴,已经涉及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甚至地区政治局势等诸多方面,因此,国内外众多药企和研发机构对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开发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然而,正如前面所说,药物研发的“三高”特性决定了其必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尤其是面对一种全新的疾病,有几方面的问题值得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