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之花会再开,悠悠大道白云外。手眼方向一致,眼落处,即是手落处。眼光即是神,谓之眼神。神放出去,劲就出去了,意贵远。拢神,聚精,汇意,目里含光。夏观雨滴落,冬察雪花飘。观察入微的人,心思缜密。人心如明镜,只要静了,神安了,洞察力就上去了。别人一举一动,都映在你心里。举动反应心思。动态呈现意识。打拳练神,意透眼光,徐徐延长,将神送出去。送神,凝神,安神,脑波稳定,意识悠远,周身气血奔流。人受了刺激,不经意间,身上会冲动,气血会猛的一动。打拳心态平和,不能生气,拳贵安舒。安舒可不是没劲,心中坦荡,放开深松了,反倒更有劲。发挥不好,多数由于紧张。紧张,并非情绪激动,是身体瞬间扩撑张力。发力一刹那,离不开张力紧弹。平时深松,关键时刻一紧。松不是瘪,不是扁。打拳身心放松,但要中定掤开,产生一种自然劲。武术的劲,不同于端挪重物的劲。正相反,拳劲是放松扩张的,富于弹性,属于长劲。长劲就是弹簧劲。脚底如是,也要有弹簧力。身法步法,高度一致,这是好的。冲出去,蹬地要有力,速度要突然。腿有劲是好事。一双好腿,顶四条胳膊。前进,后腿,左右移动,贴地而行。腿功好,控制力不会差。
皓月当空,鹏程万里。练拳舒服自在,这是必须的。有些人也功夫大,但他的劲不舒服,涉嫌横练,行家能看出来。如今横练的不多,软拳的多。放松与运劲,并不矛盾,全在一个度。凡事留余地,练拳也是。再撑就僵了,这是横练。没劲就软了,成了摆设。度就是中,合适就好。留余地,留空间,拳劲永无止境。练功不留量,路就走死了。功夫在于合理训练,并非强度大,功力就大,路要走长久。身子练通透了,舒坦了,功就养住了。愿意的话,发发力。好的发力,也不是努责,而是轻松释放内压。发力就是放松,越发越松,再慢练拳,感觉就来了,浑身都通,隐约之间,神经敏感,似有物流动。练拳老手都知道,打拳并非冲击极限,而是重在培养。不要透支,要含住兴奋。功力并非透支换来的,正相反,功力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叫做积淀。常欲小刺激,莫要大疲惫,这是内家原则。培养这个词,相当好,要悟透这两个字。上了岁数,功力不退者,要跟这位老师学,说明善于培养。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内腔似轮胎,压力十足。内压,并非使劲顶肚子,轻松的松紧小腹,运动内腔,内压逐步壮大。随着呼吸,侧腰鼓荡。一摸肋骨,犹如鱼鳃。跑步上楼,后背像插两条大枪,左右切换,一挺一挺的,那是竖脊肌通了。内压强大了,只是第一步,还要体悟释放。打拳运动内压,运使缓慢,叫导引。改变局部压强,叫搬运。根节放劲,叫做释放。内压释放,不离根节。肩轴灵活快,胛骨运动空间大。髋关节有力,转动迅速。脊柱畅通,肋骨有力,均有助于内压释放。内压释放,依靠螺旋。打拳也好,发力也罢,指头肚非常饱满,手臂虽放松,亦感觉粗涨,磕物不痛,这是内压贯通。发力,丹田必有一聚。小腹收缩,蹬地,松肩,拧转手臂,变化招式,内压就会向外膨胀。眼睛看不见,能感觉到,劲是由内而外,扩张释放的。有内压支撑,蹬地才有力,里头能撑上劲。内在乏力,蹬不出多大劲。脚一踩,劲立马到了髋,膝盖灵活放松,脚与髋直接联系。大地与内压,互为支撑,这是练到一定深度了。沉肘很必要,增进内压导流。拉肱沉肘,指头肚涨顶,手掌变厚,却没有茧子。抻筋拔骨,目的是通劲路,劲路即是内压通道。这股先天压力,要始终持住,不要使其衰退。内腔好似活塞,丹田催动,横膈膜扩缩,进而开肋活胛,催动手臂变招,内压有了流动,打拳就不空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