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股骨头坏死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的统计材料,美国每年新发生的股骨头坏死在5万例左右,现存约有30~60万例。我国人口为美国的五倍,推测会有万股骨头坏死患者,实际上可能会更多一些。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为创伤后坏死,如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等。二类为非创伤性坏死,主要系大量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长期大量酗酒,血流高凝状态等。据研究,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约80%在4年内会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则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炎,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约50%的患者最终需作人工关节置换术而恢复关节功能。
由于股骨头坏死,特别是非创伤性骨坏死,主要是发生在年轻人(20~50岁),而且80%以上是双侧股骨头患病,就目前科学水平,人工关节置换术对年轻人长期(15~20年)疗效仍不恒定,因此寻求保存患者自身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实属必要。
一、对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的监视和防治
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是指:
(1)因各种原因需长期服用皮质激素;
(2)长期大量酗酒;
(3)有髋部创伤和骨折史;
(4)从事水下及管道等减压环境工作;
(5)患某些血液病,如高凝状态、镰刀细胞性贫血;
(6)器官移植;
(7)一侧股骨头已发生坏死等。
对高危人群定期作磁共振(MRI)检查,根据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头、颈的密度比,可预测出易发股骨头坏死的人群,从而可达到早期的诊断。
对高危人群,特别是因各种原因需应用皮质激素者,同时给予抗脂类药物,有望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此项研究目前正在实施中。
二、对股骨头坏死达到早期诊断,并对股骨头塌陷的危险性作出预测。
由于磁共振的普及,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已较容易。但最大的问题一旦有股骨头坏死是否都要治疗?是否都要手术?最终结局会如何?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并非所有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股骨头都会塌陷,对不会塌陷且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不需治疗,而对塌陷高危者应积极治疗。因此预测股骨头是否会发生塌陷是关键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下述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1.通过对余个股骨头坏死的标本(作人工关节手术切下的)与手术前磁共振照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部位均在股骨头的前上部,但坏死的深度与大小不同。
2.通过对照研究,明确了磁共振照片上不同信号的部位的病理改变,哪些代表已修复的部位,哪些代表正在坏死部位,为个体化估计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
3.采用磁共振对股骨头不同层面的扫描,计算出坏死的面积及坏死占整个股骨头的比例,与切下的相应股骨头的测量进行对照,发现磁共振扫描计算得出的数字是较精确的,这样为股骨头塌陷的预测提供了精确的方法。
4.采用上述计算追踪了60余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现坏死面积超过43%者均会出现塌陷,而小于25%者均不会出现塌陷,而位于25%~43%者为可能塌陷的范围。
因此每位患股骨头坏死患者,只要按我们特殊要求拍摄磁共振照片,就可很容易计算出坏死的面积及占整个股骨头的比例,并可对是否会塌陷作出预测。
三、科学地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治疗股骨头坏死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患者年龄、坏死程度、坏死的修复情况、职业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1.对肯定不会塌陷者,如无症状则可不治疗,如有疼痛者,多为关节滑膜炎和关节积液,则采用关节镜治疗。
2.对可能出现塌陷者,可采用保存股骨头治疗,如磁场及选择性扩血管药等治疗,对坏死面积在40%左右应采用坏死骨切除,植骨术、微创技术,在导航引导下,通过显示器在可视下利用导针快速清除坏死组织及积液,消除炎性物质而达到快速修复作用。
3.对50岁以下,肯定会出现塌陷或已出现塌陷但较轻(塌陷深度4mm)的患者,采用将股骨头脱出,股骨头坏死区开窗切除坏死骨,植入骨髓及骨替代材料,或采用经股骨粗隆作股骨头颈旋转截骨术,即将负重的坏死部位转到不负重部位。
上述治疗经余例长达5~7年的观察,优良率达87%,仅有13%最终出现了股骨头塌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