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潜下潜中国青年报 [复制链接]

1#

下潜!下潜!向着人迹罕至的水下世界,向着危机四伏的海底暗流。在数百米的水下,巨大的压力足以将钢板压弯,对人体更是有着致命危险,而这就是海*潜水员要挑战的潜水极限。

援潜救生、沉物打捞、水下安保……一次次下潜,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出生入死。他们将“敢战极限,敢于牺牲”的誓言,镌刻在鲜为人知的战位上。

本期《士兵面孔》,让我们跟随“孤胆蛟龙”潜入深海,感受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触摸他们不断挑战极限的强劲脉动。——编者

极限搜寻

■于纯浩

袁盛国,南部战区海*某防险救生支队二级*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全*士官优秀人才奖二、三等奖各1次。

南海的隆冬没有风雪,可南海某码头那天的气氛却跌到冰点——工人在为某舰进行演习前的加装时,不慎将某通信设备落入海中。若不能短时间内搜寻打捞起该设备,后续所有演习计划都将停滞!

作为单位下水时长最久的“老潜”,袁盛国和师傅周永生被点将出马。这对许久没有共同执行过任务的搭档兼师徒相顾无言,在彼此的沉默中体会到了这次应急处置任务的艰巨。

底质、流向、潮时、落点……着装时,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核对任务细节。看着眼前的这名老兵——这位带自己入行的领路人,袁盛国的思绪瞬间回到20年前。那是他和师傅首次共同执行实战任务。师傅在出发前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南海深不见底,潜水技术的提升也没有止境。一次次任务、一次次尝试甚至是一次次失败,都是提升技术所需的经验。只要敢潜,下潜的路就永远没有尽头。”20年间,历经近百次任务砥砺,这段熟稔于心的话伴随着袁盛国潜向无尽的深蓝。

入水,观察环境,调整姿态,按预定潜区分散作业。袁盛国松阀放气,控制自身形成倒浮,在水中一边倒立行进,一边进行探摸。全身的血液仿佛都涌向头部,袁盛国感到视线有些模糊。

搜寻完第一个潜区,袁盛国转向下一个潜区,没想到此时脚蹼的拍打,激起了水底的浮灰,厚重的灰尘翻滚着将手电的光柱吞噬。透过面罩,袁盛国仅能看到面前十几厘米远……大海捞针,莫过于此。

下水前吃的巧克力已经消化殆尽,湿式潜水服紧贴着皮肤,传来深海的阵阵寒意。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最后一个潜区剩余面积已经没有多少了,目标却迟迟不见踪影。不甘和焦急,一起涌上袁盛国的心头。

掘地三尺也要挖出目标,袁盛国心一横,不完成任务绝不出水!蓦地,一道银色光斑穿过船底与码头间的回流,径直射向袁盛国的面镜。那是一个被淤泥覆盖、裸露面积仅有乒乓球大的金属物体。直觉告诉袁盛国,那就是他们苦苦搜寻的目标。

调整呼吸,向目标靠近,可袁盛国却感到吸气阻力变大,这是氧气即将耗尽的征兆。长时间的倒立姿态使得袁盛国脑部缺氧,反应变慢,都没有注意到氧气瓶的氧压已飚红。

是标记位置、立刻上浮还是突破极限、继续打捞?袁盛国没有一丝犹豫,向周永生打出手语信号:“我已找到目标,开始实施打捞。”

捕获目标,请示上浮!袁盛国拉紧维系生命的信号绳,屏住最后一口氧,疾速上浮。水压的快速变化刺得他胸口剧痛,袁盛国只能死死衔住咬嘴,用意志与之抗衡。

那一瞬,闭气的苦涩裹挟着回忆,如湍流般冲刷着袁盛国的大脑。水面之上,泛着金色的光亮,他仿佛看见远在老家儿子的笑脸,又仿佛看见战友期盼的目光……

重回水面,袁盛国拔掉面罩,猛吸一口气,用尽力气向着岸边挥了挥紧攥着目标物的拳头。

和煦的阳光下,战友们的欢呼声萦绕耳边,袁盛国宛如新生。

凝望深蓝

■胡佳杰张淦

孙志江,北部战区海*某防险救生支队一级*士长。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荣获全*士官优秀人才奖2次。年被海*表彰为“人民海*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

胶东海岸,海风轻拂,一级*士长孙志江正在组织潜水训练。踩水、上浮、跃起……孙志江完成一连串漂亮的动作后上岸,年轻潜水员们立即围了上去,请教动作要领。

看着这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争相跃入水中,孙志江思绪翩跹,不禁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刚入伍时,孙志江还不会游泳。一转眼,在部队干了26年,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资深潜水员。

丰富的大项任务经历,让孙志江变成了“有故事”的人。每当年轻潜水员拉着他讲年轻时的故事,孙志江都会从那次试验任务说起……

那年,孙志江作为“种子选手”参加海*米饱和潜水试验任务选拔。大深度饱和潜水风险很大,对潜水员的身体、心理、技能等方面要求极高。接到集训命令后,孙志江的妻子担心高强度训练对身体有损伤,多次劝他退出。但孙志江却下定决心:“这次试验任务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挑战,我想试试自己到底能潜多深!”得到妻子的理解支持后,他一门心思投入训练。

在将近两年的“魔*训练”过程中,有的队员坚持不住选择了放弃。而孙志江挑战极限的决心从未动摇,不断刷新着训练成绩……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那天,天刚蒙蒙亮,在一家研究所里,孙志江等来自海*各部队的潜水精英整齐列队,等待最终的筛选。经过70类项指标的严格检测后,孙志江以综合指标第一的成绩,成为4名符合标准的潜水员之一。

孙志江落泪了。这一刻,他等了太久。

终于迎来试验的日子。进舱前,总指挥表情凝重地紧紧握住孙志江的手说:“一定要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试验!”

“请您放心,坚决完成任务!”孙志江坚定地回答道。

“开始加压!”随着舱内传话器中传出坚定有力的号令,试验正式开始。

这时,饱和舱内压力不断升高,肌肉抽搐、呼吸困难、恶心眩晕等反应接踵而来。纷至沓来的压力反应,挑战着孙志江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那19个艰难的日夜,孙志江已经无法完整回忆。他说:“感觉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好像身体和思想被剥离开。”终于,试验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48个大气压下的冲击下,孙志江强忍身体不适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当年,孙志江荣立一等功。

前些年,孙志江被查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生说,这是典型的潜水职业病,要想控制住病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离开潜水岗位。怀着万般不舍,孙志江转岗技师,承担起维护装备和训练培养年轻潜水员的任务。

虽然不再执行潜水任务,但孙志江的心始终牵挂着年轻的潜水员。为了记录训练资料,他学会了摄影摄像;为了研究改进装备,他学会用三维动画软件建模;为了便于教学,他自学视频制作和特效软件……

如今,看着自己带的兵个个都成了业务骨干,孙志江十分欣慰。他说:“尽管无法陪伴他们下潜,但我就在岸上看着他们、守着他们,也就跟我下潜一个样儿!”

爱在深海

■王皓凡孙寅

周忠河,北部战区海*某勤务防救船大队二级*士长,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荣获全*士官优秀人才奖二、三等奖各1次。

纵身跃入海中,不断向深海下潜,周忠河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他甚至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呼吸与心跳声。

下潜,深度还在不断增加。眼前的海水从湛蓝逐渐变得幽暗,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探索新世界的兴奋。潜水,别人眼中的高危职业,对于周忠河而言,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挚爱。

作为一名潜水老兵,周忠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走路虎虎生风、干事风风火火,一提潜水就两眼放光。“潜水员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这是周忠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年,某试验弹发射后,弹体带着宝贵的数据意外沉入海底。测量得知,弹体在海底的深度,远超常规潜水装具所能承受的极限。所有人都知道,弹体在水下多待一秒,数据丢失的风险就随之增加一分。

打捞弹体,刻不容缓!救捞中队临危受命,年轻的周忠河主动请缨,随作业队一同赶赴现场。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十几名潜水员顶着刺骨的海风在甲板上整齐列队,脚下的大洋漆黑一片,如同万丈深渊,周围只有海风伴着海浪呼啸的声音。

“我还没成家,让我‘下头水’吧!”片刻沉寂后,周忠河向前迈出一步,转身向战友们敬了一个*礼。

踏上潜水梯,缓缓发出的“噔噔”声在黑夜中格外清晰,周忠河一步步没入冰冷的海水中。快速潜入海底,周忠河感到自己呼吸困难、头痛难忍。来不及多想,他咬牙拖着钢缆,踩着厚厚的淤泥艰难地向声呐定位点挪去。

水下吸入的氦氧气体温度极低,周忠河的胸腔里像灌入冰坨子一样扎心刺肺,可在极限环境中作业又使得他大汗淋漓。

“难道就交代在这儿了?不!绝不可能!”周忠河一边为自己打气,一边努力稳住呼吸。为了保持清醒,他甚至咬破了嘴唇。经过半个小时的海底作业,作业队指挥员的对讲机里传来周忠河有些吃力的声音:“弹体系缆成功。”

浮出水面,周忠河的潜水服已多处渗水,体温仅有35摄氏度。战友们把他抬进加压舱,一个劲儿地搓着他冰凉的双手。许久,周忠河逐渐恢复意识,他咧了咧嘴:“不好意思,刚才好像睡着了。”在场的人脸上挂着笑容,眼睛却湿了。

那次任务,周忠河创造了我*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首次使用空气潜水装具进行氦氧混合气潜水等纪录。

从事潜水25年,周忠河是妻子常埋怨的那个“心里没家的人”。妻子有时也劝他:“这么多年你做得够多了,身体也大不如前,是时候该歇歇了。”可周忠河却总是摇头:“只要我还穿得动,就舍不得脱下这身潜水服。”

休息时间,周忠河经常会去海边散步,有时走着走着便停下脚步,两眼盯着海面怔怔地出神。潜水这么多年,眼前这片蔚蓝对他的吸引力不减反增。因为大家都知道,对老周而言,潜水绝对是有瘾的,而且是一辈子那么长。

勇敢的心

■刘志磊张滨

章朋飞,东部战区海*某防救船大队三级*士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闯龙潭、战险恶、下头水、建奇功!”东部战区海*某防救船大队营区,一场新潜水员入列宣誓仪式隆重举行。潜水新兵们在潜水班长章朋飞的带领下高喊12字队*。

任务面前,潜水员习惯把首个下水作业称为“下头水”,指挥员通常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最过硬的骨干。因为“下头水”面对的是陌生的水下环境和未知的心理挑战,特别是东海海域水质浑浊,海底伸手不见五指,第一个下水作业无疑最危险。

“从今天起,你们正式成为‘深海蛟龙’的一员,也将迎来艰难的砺心之旅——要记住,没有一颗勇敢的心,将寸海难潜。”望着眼前一个个年轻而又刚毅的面孔,潜水业务长张杰说道。对于这句话,章朋飞深有感触,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他奋勇直前,勇闯深海。

刚下连队时,章朋飞体质偏弱,5公里测试全班倒数,游泳训练经常腿抽筋,潜水训练更是连水下目标的影子都找不到……看着同期战友一个个向着高难课目发起挑战,章朋飞告诉自己要“努力,再努力”。

海边浅滩摸钢管辨别方向,一定要比别人快;蒙眼在淤泥中寻找气瓶,一定要比别人准;运动场上练耐力,一定要比别人时间久……

两年后,章朋飞在同期战友里后来居上,水下沉物探摸、电焊切割、沉船爆破等实战技能练得炉火纯青,个人下潜纪录也从最初的5米、10米突破到80米。

在漆黑的海底,潜水员面临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困难而是自己。在一次支援地方打捞水库溺水遇难者遗体任务中,章朋飞潜入浑浊的水中探摸。突然,一具遇难者遗体漂到他眼前,恐惧感顿时涌上心头。他拼命地浮出水,大口喘着粗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时,章朋飞才真正理解了“没有一颗勇敢的心,将寸海难潜”这句话的意义:要战胜现实的困难,更要战胜内心的恐惧。

经历上次任务后,章朋飞给自己定下每次任务“下头水”的目标,以便在一次次挑战未知环境中,尽快让自己的恐惧心理脱敏,真正练就一颗勇敢的“心”。

那年秋天,章朋飞随船执行搜索打捞任务。事发海域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水下涌浪暗流交错,加之台风即将过境,水下搜索任务异常危险。

“我先下!”章朋飞潜入水中,经过数小时的连续作业,他首先探摸到目标并成功打捞上船。经受了长时间的海底压力,章朋飞的潜水服出现很多褶皱,紧紧地包裹着身体。出水后,他身上出现大面积的挤压伤。不过,在章朋飞眼中,这些红白相间的伤痕更像挑战自我、征服恐惧的勋章。

潜水是一项高危职业,潜水员每一次下潜都面临生命危险。但章朋飞心里明白,这是*人的职责,再险也要潜!

旭日东升,霞光盈空。某救生船缓缓驶离码头,奔赴陌生海域执行应急打捞任务。舱室内,章朋飞带着一批新潜水员,再次熟悉潜水作业流程。深蓝战场上,一批批新队员即将深入一线战场摔打磨砺、淬火加钢。

摄影:王子夏孙寅刘志磊张东杰胡佳杰

图片制作:孙鑫

来源:解放*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