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刘涛通讯员孙慧敏
因病致贫的孙玉梅,如今在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摘掉了“穷帽子”。
65岁的她患心脏病多年,丈夫股骨头坏死,儿子尿毒症,都需长期吃药。
“有了特惠保和办事处的兜底政策,我们的医药费能报销95%。”孙玉梅激动地说。
近日,新城街道集中对辖区贫困户医药费用中个人自付的部分,按照兜底保障政策,分比例进行补贴发放。全处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受惠人次人,最高补贴余元,少的几十元,彻底解决了医疗支出费用大的问题,保证稳定持续脱贫。
自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开展以来,该街道制订“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制订工作台账,坚持靶向治疗,通过重点督导和全面查摆相结合,开好“四化”方,织密保障网,全面补齐工作短板。
遍访形式多样化。各扶贫小组由包保领导带队,包村干部与支部书记遍访全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贫困户住房、档案资料、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逐项查摆,一户一表,列明问题,明确时限,立查立改。
在此基础上,党工委书记随机抽村入户遍访,对整改不力的,现场调度支部书记,卡死时限,压实责任。在督导方面,办事处扶贫办每季度开展“回头看”,将遍访情况通过观看影像、书面通报等形式把问题摆出来、亮出来,各村对号入座。同时,办事处督查办、纪工委跟上督促调度,彻底把查摆的问题整改到位。
问题整改精准化。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分类整改。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要求帮扶责任人立即现场协助整改,疑难问题会同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进行研判,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家庭环境整治方面,由巾帼志愿服务队入户定期帮助打扫卫生;住房安全方面,由办事处财政兜底,帮助修缮房屋、粉刷墙壁;家庭存在特殊经济困难的,申请爱心捐款帮扶;生活物品缺乏的,结合“八有”物品捐助活动进行配发。
档案标准规范化。办事处扶贫办对全处所有贫困户档案资料清单一一进行核查整理,制作统一目录模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所有资料逐一核对,查漏补缺,督促村里合理归档。
政策保障持续化。当地制订了兜底保障新十条,确保稳定脱贫。对贫困户落实应保尽保、应送尽送;对贫困在校生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站式帮扶(大学生每年补助元,其他每年补助元);对住院及药费自付部分按比例进行补贴等等。
将孝善扶贫与夕阳工程结合,确保老有所依。完善了孝善扶贫实施方案,对7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额外补贴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额外补贴元;对智力肢体等重度残疾的贫困户,每人每年补贴元;对独居的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实施独居老人监护工程,由1名村干部+1名群众指定监护,每天必须与其见面一次。让老弱病残有人管,就医有保障,用实际行动,具体措施,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新城街道办事处扶贫工作负责人王宗敏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民生任务,新城街道将坚持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持续织密综合保障网,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畅享幸福生活。”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