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宵佳节展传统艺术皮影戏造型落户深圳 [复制链接]

1#

元宵佳节展传统艺术 皮影戏造型落户深圳


陕西皮影戏人物道具造型的制作,多用牛皮、驴皮,刻镂彩绘而成,工艺复杂,制作精良。这三幅图片均为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精美皮影作品。


传统的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一个民间艺术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展,为这个传统的节日增加了传统的艺术色彩。2月18日至3月13日,镂尘吹影——关山月美术馆馆藏陕西皮影雕刻艺术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这是关山月美术馆特别定制馆藏的整箱皮影首次面向市民公开展出。


历经波折订制整箱皮影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作为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次展览由关山月美术馆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主办,将展出由关山月美术馆收藏、陕西德庆皮影社社长何应林先生监制、陕西当今最资深的皮影制作大师联合制作的整箱陕西皮影戏人物及道具造型,这些皮影戏造型,完美地呈现出深厚古老、华丽写意的陕西皮影戏艺术风貌。


从主办方了解到,作为一个完整的皮影戏箱,当今能够独立制作完成的皮影制作师几近绝迹,本套皮影造型,依据古法,虽为新制,然在老艺人日益凋零、尤其是传统的艺术心态日益远去的今天,弥足珍贵。


说起这套皮影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去年的“四方沙龙”,2010年元旦,陕西德庆皮影社应关山月美术馆之邀,前来深圳表演传统皮影戏,讲解皮影艺术。精彩的皮影表演、精美的皮影道具、深厚的皮影文化深深地打动了深圳观众,也让关山月美术馆的专家们萌生了收藏整套皮影的想法。但老的皮影大多残缺不全,收集起来殊为不易。于是,德庆皮影社社长何应林先生受关馆委托,回到陕西,寻找皮影作坊,准备订制一整套全新的皮影戏箱。谁知何老一连跑了十几家皮影作坊,都没有找到能够承接这一工作的制作人。历经波折,才在皮影艺术曾经盛行的华阴县,找到了一位皮影世家的传人,终于制作完成了这套罕见的整箱皮影作品。


手工制作,区别工艺皮影


几乎每个旅游景点都可以买到的皮影,为什么要定制一整套却这么困难呢?这也是此次展出的皮影和普通的工艺皮影最大的不同之处。作为皮影戏专家,何应林老先生对于皮影表演的严格规范了如指掌,他告诉,现在市面上大量出售的工艺皮影是观赏用的,和真正演出用皮影道具有很大不同。演出用的皮影最重要的关节就是钉锋,钉锋做得好,皮影人物才能提拉随意,人物在舞台上才能活灵活现地做出各种动作,钉锋做得不好,人物就可能东倒西歪,说着他拿起一个皮影,在钉锋的位置一提,人物成了笔直的一条线,何老说,这才是合格的表演皮影。由于表演需要,皮影制作上有很多细节,比如人物上肢的用皮一般比下肢要薄,这样上轻下重,人物才能站得稳。这些都需要有丰富的制作经验,手工完成。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工艺皮影,大多由工匠刻板,机器刻制,当然做不到这么精细。


再者,工艺皮影为了销路好,往往一味追求好看,忽视了皮影表演的严格程式,事实上,皮影戏和所有传统戏曲一样,有严格的程式,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穿着,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人物一出场,是文是武,是忠是奸,观众都一目了然。而工艺皮影为了追求好看,往往张冠李戴,常常闹出文身武头的笑话,甚至为了迎合现代审美,随意更改人物服装造型。


工艺皮影的流行,虽然传播了皮影文化,但也使得很多古老的皮影技艺逐渐失传。何老说,因为成本太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手工制作皮影,手工制作的技艺也逐渐失传,而一般的皮影作坊里,往往是批量制作,造型单一,几乎已经找不到制作全套的皮影戏箱的艺人。幸好,何老想起了华阴皮影世家的陈艺文。陈艺文出身皮影世家,他85岁的父亲就是一位资深的皮影艺人。陈老先生听说这事以后,极力主张陈艺文接下这个工作,他说:“这次再不搞,以后怕都没机会了。”


制作整套皮影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现在传世的皮影大多残缺不全,很多造型已经失传。在近一年的时间中,何老带着德庆皮影社的几位老先生和陈老先生一起,经过反复研究,亲自画样子,终于做出了整套皮影戏箱。何老介绍,皮影戏箱分两种,一种是专用戏箱,是专门给某出戏定制的,人物道具都带有某种特点,比如《白蛇传》的专用戏箱,人物头上会有蛇的造型。还有一种是通用戏箱,可以演出不同的剧目,此次关馆收藏的就是一套通用戏箱,其中包括上百个皮影,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齐全,可以演出上百个剧目。


呈现陕西皮影艺术风貌


据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中国皮影戏发源于陕西,至少秦汉之前就有。陕西皮影戏人物道具造型的制作,多用牛皮、驴皮,刻镂彩绘而成,工艺复杂,制作精良。陕西皮影,完美地保存着古老而坚韧的传统戏剧品格,它的造型神韵,因高古而亲近、因写意而传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先生说:世界上任何美术理论,都可以在中国皮影戏上找到现实。在这套陕西省皮影制作大师依古法精心制作的一整箱(全套)陕西皮影中,观众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种传统造型,既严格遵守了皮影戏程式,又在细节处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想象。即使同样是旗牌官,穿着同样的服饰,也在眼角的纹路、胡须的样式上各有不同。


中国最古老的皮影戏艺术造型首次整箱落户深圳,为深圳的文化增添了厚重的积淀。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近30年来,中国文化大多是向外看,学习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不断地突破界限,不断创新。而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观照自身的文化传统,一个美术馆,在关注当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民俗的、原生态的文化留存,关注他们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这是关山月美术馆收藏皮影的初衷。而作为皮影戏演出的道具,皮影在艺术上也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选择在传统的元宵节进行展出,则是为了让年轻人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展览期间,两位皮影制作大师将来到深圳,在关山月美术馆现场制作皮影,向观众演示原汁原味的皮影制作工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