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找中医大家毕荣修病症合参中西合璧问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大国医师小传:毕荣修,男,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为山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学科名誉主任。

兼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山东省创伤救治联盟常委等职。

擅长四肢骨折脱位的闭合整复外固定及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复杂骨盆及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慢性骨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首次创新性地应用Ilizarov骨搬运术治疗弥漫性骨髓炎;创立了股骨头Ⅰ号方、股骨头Ⅱ号方,颈项通痹汤、腰腿痛方等经验方,效果满意;研制院内自制剂苍膝通痹胶囊(鲁药制字Z)通过了山东省药监局的审批并生产,已在院内临床使用,治疗效果良好。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创伤急救学》和《中医筋伤学》,副主编规划教材多部,主编著作六部。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两项,厅局级奖励六项。多次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十大优秀教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称号。

承古启今口传心授得其精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三百六十行,有的专注于回望历史,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有的聆听当下,构筑城乡生活的百态千姿;有的叩响心门,追问精神力量……

在毕荣修看来,中医骨伤科就是他的“家国天下”。

无论是成人块骨、道“大筋”,还是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对于十几岁的毕荣修来说,什么都没有尽快治好自己的鼻塞和头疼来的重要,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跟他完全扯不上边。

如今已经得到良好诊断的额窦炎,放在当时,是全家人的心思。父亲和哥哥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穿行在街巷中的乡村医生都认得毕家这个儿子,寒来暑往里毕荣修早已记不得究竟喝过几碗黑乎乎的中药汤,扎过多少根针。“中药汤的滋味和草药名字一样千奇百怪,那时候整天吃中药,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男孩子本身就不在乎这个,反正我对吃中药一点都不怵。乡村医生来针灸我也不害怕。”毕荣修笑着说,“村子里不讲究中医西医,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医生。”

比起同龄的小伙伴,毕荣修因着亲身体会,对“医生”两个字的理解俨然更深一些。“我对中医有点概念,从细细咂摸每天中药汤的滋味开始,兴趣越来越浓厚。这门手艺能解决五谷杂粮之外的很多难题,很多时候看着村里的老人被病痛折磨,我就打从心里幻想自己是神医,行走江湖,治病救人。”毕荣修眼里闪动着晶亮的光彩。

80多岁的爷爷生病了。发病程度较重的脑血栓,在没有用药物及时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造成老人偏瘫,不仅影响了爷爷日常生活起居,也给全家人带来巨大痛苦。急啊!交通出行不便,信息闭塞不灵,一边行医一边种地的“土大夫”只会看个头疼脑热,“如果我是医生,多好!我当时就想让爷爷能少点病痛,让村子里看着我长大的老人们能够看病方便。”

“我要学医!”爷爷生病时正赶上毕荣修高中毕业上大学,眼看着他意志坚定,父亲心里也颇多欢喜。世代安居小山村庄的群众们盼着村里能出个大学生,如今还是个知医懂药的,等到学成归来,村里那些久拖成疾的病人们不出家门就能看病了。

书山瀚海勤为渡,目标既定好登舟。带着家人和乡亲们的几多期许,毕荣修顺利考入山东中医学院。“这哪是白纸黑字的课本知识,分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祖国医学伟大的宝库,我给自己定下要求,不光要学会,更要学好,努力把学习中医的价值提高、再提高。”毕荣修言辞掷地有声。

八十年代初,绝大多数知识的来源除了桌上的课本,就是讲台上的老师。中医学习更是遵循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从阴阳五行到腑脏经络,从四诊八纲到治则治法,从熟读熟背到辨明宗义,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将成为临症时的源头活水,这一点,老师反复强调,毕荣修铭记在心。

强“筋”健“骨”辨证论治执简驭繁

学医很苦,像中药汤一样苦。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一部部由中医药领域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而成的文献著作,承载着中医防治疾病用药规律的丰富信息,毕荣修的面前犹如堆起一座参天宝藏,正当他兴奋地扑上去时,才发现每一件“珍宝”都自带“密码”。从掌握一味草药的性、味、归经开始,到弄清弄懂基本理论中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苦中作乐的过程里,毕荣修明白,自己早已经深深地入了迷。

人在事上磨,遇事见真章。中医医道全息缩影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用兼备,在“用”上更加强调建立在中医传统知识体系上的专业判断和临床实践验证。毕荣修心里跃跃欲试,一身学识眼看着有了用武之地。

机会来得很快。毕荣修开始实习了。医院急诊室里,带班老师在值班,实习学生在急诊盯着。尤其入夜后,意外摔伤的、酒后打架的,各种外伤病人被送入急诊室,毕荣修和同学们开始一轮又一轮清创缝合。突然,一个肩关节脱位的患者被架进来,伤肩肉眼可见的肿起来,病人哀嚎不止。举起片子,毕荣修越看越懵,课上学过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过,老师又偏偏不在身边,肩关节脱位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看着病人因为剧烈疼痛面色惨白,毕荣修脑子里闪现出老师教过的拔伸足蹬法。让病人平躺在床上,毕荣修就坐于脱位的肩关节旁侧,把脚放在病人腋窝下慢慢进行牵引,牵引至一定程度后,突然用脚将肩关节向上顶,一拉一放松,只听得咔嚓一下,患者肩关节复位成功。“太有成就感了!那是我学医以来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兴奋,我对骨科这个专业充满了好奇。”在同学们眼里,此时的毕荣修看上去比治愈的患者还要开心,任谁也没猜透一个脱臼的肩膀为何能给他带来如此大的满足。“什么是秘密,真正的秘密就是告诉你,你也不懂。”毕荣修促狭地开起玩笑。

人无骨不立。做一名中医骨伤科大夫,为更多患者撑起一身好筋骨,更好地保全运动功能,毕荣修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划定了方向。

从年7月建科以来,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等手法医院创伤骨科的一项技术特色,随着科室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骨折整复已经成为创伤骨科的强势科目,传统又精准的中医手法复位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优势,济南及周边地区群众受益颇多,良好的口碑和强大的群众认知度让毕荣修感到震撼:“我站在了一个高高的起点上。”

拔伸、折顶、屈曲、对正,对照X光片的影像,毕荣修将一例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错位骨端轻巧送回原味位,医院特制的竹夹板将骨折部位做好固定,这是来自中医正骨的手法魅力;用医院自制中药方剂对一例例跗骨骨折恢复期病人进行局部熏洗,以配合中药内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这是来自中药草本接骨续筋通络的神秘功效……“怎样才能创伤小、花费少、恢复快,是广大骨伤患者的诉求,更是创伤骨科医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毕荣修用手势比划着,“比方说桡骨远端骨折,如果存在复位不稳定的情况,复位后可以采用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也不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可以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伤害。这个一定是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也对我们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扶新植绿先全后专融会贯通

骨科的疾病谱变化受外界条件影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明显,尤其是创伤骨科。30多年前骨科病人的疾病比较单纯,以四肢骨折为主,骨盆骨折在当时极为少见。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工业交通及建筑业日新月异,意外事故引起的高能量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均呈现逐年高发态势。在复杂诊断和精准施治方面,毕荣修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不久前,一名车祸伤患者被急救车送到了急诊室,经诊断属于严重多发伤,集合了脑外伤、肺挫伤、肝脾损伤、四肢骨盆骨折等。“是个很典型的病例,需要多学科合作。”毕荣修表示,“近年来,我们运用国际先进的AO、BO理论和技术与器械治疗了大批骨盆、髋臼和四肢复杂骨折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成功进行了复杂性损伤、复合性损伤、多发性损伤、多脏器损伤和创伤并发症的协同救治工作,并成功开展了手术治疗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高能量暴力所致四肢骨、关节复杂损伤。”

“医院,都建议截肢,我想问问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能保住我的腿。”多年前,郑先生因车祸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感染骨不愈合,继而形成骨髓炎,导致贫血、化脓反复发作,医院建议截肢,患者经受多次手术求助无门,将毕荣修当做了“最后一棵稻草”。仔细研究病情后,毕荣修和他的团队制定了“骨搬运”的治疗方案。

所谓骨搬运,就是将骨感染部位切除,在骨干近端将其截断,在骨折的远、近两段分别安装牵引装置,通过这种装置,持续、缓慢将截骨后的骨段向切除后的部位搬移,利用骨再生的特性,刺激骨骼及其附属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牵张成骨,达到治疗骨髓炎的目的。“正常骨头利用骨搬运装置,每天以1毫米的生长速度向两端延长,直到把病变缺损部位补齐。”毕荣修介绍说,经过大半年的“搬运”治疗,患者新骨长成,小腿功能恢复良好,完全摆脱截肢的噩梦。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随着骨科专业越分越细,对医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对各学科全面掌握,才能使我们在诊治疾病时整体考虑,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毕荣修对学生们说,“而且对某一专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也能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诊治某一疾病。”

几年前,毕荣修作为专家医院做两台手术,一个全髋,一个膝关节置换。虽说从专业划分上已经归到关节骨科,可毕荣修信手拈来,顺利完成手术。“我跟学生们讲起这个,可能话说的有点糙,可你想啊,病人不会按照课本教材里的案例去生病,年轻大夫能多学一点,掌握多一些知识,总是没坏处的。”毕荣修笑着说。

琢磨“骨头”36年,从原来西院区的两个病区、三个手术台,到目前东院区有七个病区,在全省骨科病房床位中首屈一指,这些不仅是几项简单数据,而是骨科迎来重大发展利好机遇的最直观展现。

以大医精诚为念,矢志利益苍生。36年前,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烙刻在毕荣修的脑海里。如今,他将“仁心、仁德、仁术”依样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们。还是药性、汤头、脉诀,还是《*帝内经》、《伤寒论》,任由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中医文化历久弥新。(文:陈鸣医院授权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