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邵云潮关节外科邵云潮
股骨颈骨折后的治疗原则可以说是“能开就开、应开尽开”,除非病人身体很差,无法手术,否则就应该要手术治疗,原因在于非手术的保守治疗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上在-70年代以前,我国在-90年代以前,内固定与置换手术尚未广泛开展,主要的治疗方案是保守治疗,病人需要卧床3个月,进行皮肤牵引或者骨牵引。
保守治疗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相当高,而且即使愈合,往往也是畸形愈合,力线偏斜、功能严重受限,后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极高。与长期卧床相关的并发症还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梗塞,这些并发症都可能会致命,其他的如骨质疏松、肌肉体积丢失、便秘、肠梗阻等等亦危险极大。
约有20-30%的病人会在3个月内死亡,即使活过3个月的病人,很多也难以下床,因此,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会高达50-60%,剩余的病人亦有很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或者会有显著的活动能力下降。髋部骨折亦因此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成本高昂是保守治疗的另一个问题,长期卧床所带来的护理成本、时间成本、家庭陪护成本、病人生命质量下降与尊严受损成本,虽然很难量化,但以目前的老龄化、城市化、家庭小型化的社会现状,大部分家庭已经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由于保守治疗会带来如此高启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各种成本,促使了人们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手术治疗越来越成功与便利,极大地促进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寿命。目前通行的原则是只要病人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就应该要手术,问题是,医院与团队对于禁忌证的掌握差异很大。
笔者团队所掌握的基础标准是,只要病人在跌倒前能够独立或者依赖支具行走,就应尽最大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手术,以减少病人卧床时间,促进功能康复与行走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手术的时机非常重要,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每半天时间都是宝贵的。由于骨折后病人吃喝拉撒睡都成问题,会对老年人造成巨大的体能消耗,因此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快速进行术前准备,努力争取在36-48小时之间手术,有许多文献证据表明,超过这个时限再手术,会明显增加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周末骨折的病人,更加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提高病人、家属、医保系统、医院管理、多学科团队等等各方面的共同认识与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医生介绍
邵云潮,博士,副主任医师,医院骨科主任助理,关节外科副主任,医院闵行分院骨科学术副主任。学术任职: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学组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外科会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专委会青年学组年度执行组长。
擅长各类人工髋、膝关节初次置换与翻修手术,累计手术量达余台,曾获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秉承“以病人为本”的医学哲学思想,在微创化手术操作与加速康复流程化管理实战操作方面具有深厚功底与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