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责任编辑\方帅记者\李晓敏)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项改变了近名患者命运的“河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认识这个项目背后一位37年矢志不渝做好一件事的“河南最美医生”“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
脊柱畸形、强直性脊柱炎……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或许只是一些疾病名称,但对于患上这些疾病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却无异于一个从天而降的枷锁,让他们被禁锢在无边的痛苦中,有的人甚至从此再也直不起腰杆。
他们的命运也和被病痛折磨而极度弯曲的身形一样,成为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无论是人生,还是体形,都被无情地折叠,成为名副其实的“折叠人”。
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的一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的人数已经超过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痛心的致残率,正在唤醒医界、唤醒社会!
有这样一位医生,37年的骨科医学生涯中,用精湛的医术帮助2万多名病患摆脱了病痛;作为关爱青少年脊柱健康的慈善先行者,在最近5年里,发起了一项“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多方奔走、募集慈善基金,与团队一起,为近名脊柱畸形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打开了“折叠”的身躯,开启了崭新的人生。让更多患者的“问号人生”变成一个个闪亮的“感叹号”。
他,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高延征。
重生
2月23日上午,漯河市一座写字楼上的“新动力电子商务工作室”内,一派忙碌。
这是一个拥有家网络店铺的公司,公司的老板是28岁的二磊,每天,他带领着小伙伴们努力打拼,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30多万元。除此以外,他还带领本村和周边村5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为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2月24日中午,在南阳方城独树镇一家超市的门店内,46岁的保*正在自己的工作室专心刻章。在当地,保*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印章雕刻、配钥匙能手”,顾客络绎不绝。就是靠着这双手,他稳稳地托起了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这个门店内,最吸引人们目光的,莫过于他亲手为高延征主任篆刻的“胸怀大爱,拯救脊梁”纪念章。
2月25日晚上8时,医院,28岁的超龙还在精心地查看病房,为患者制订第二天的治疗计划,随后又去查阅资料。
这个去年7月从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通过招才引智大会,医院看中,以丰厚的待遇,医院。
谁能想到,身处三地、拥有各自精彩生活的三个人,都曾经历相似的绝境,又都是通过高延征主任团队精湛的医术,迎来了奇迹般的转机。
谈及现在的生活,三人会异口同声地感慨,如果没有脊梁工程慈善救助,没有省医优秀团队的精心手术,这是他们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那是一段“生不如死”的日子。
二磊是周口市西华县人,小学六年级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高一时,股骨头坏死。为了求医,家医院,花费七八万元,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能力也逐渐丧失,只能靠年过六旬的老父亲老母亲照顾。
“翻身都是一种奢望,浑身骨头粘在一起,稍微动一下,就像拿把刀割在身上。”白天时,怕爸妈难受,二磊会强忍着,但是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他会偷偷哭泣,多次想求死。
这种感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保*用了“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
七八岁时,他开始全身疼痛,因为家里没钱求医,大多数时候,他只是通过止疼药来缓解,后来止疼药不再起作用。十来岁时,他辍学外出,一边打工一边求医,用了多个偏方,病情未见好转。几年后,脊柱变形,再到后来,病情不仅夺走了他的工作能力,也剥夺了他的生活能力。
老父亲用架子车将他拉回了家。
“浑身疼啊,也没办法治,活着太痛苦了。”保*说,回到家后,他蒙着头睡了好多天,中间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想想自己才二十出头,又多少有点不太甘心。
超龙没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他从小就活得很自卑。
“两三岁时,家人发现我两只手胖瘦不一样,背部有明显的隆起。进入初中后,背部隆起更明显,同时,腰部也开始疼痛,高中时,每坐一二十分钟,就需要来回扭动。”他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一直没有得到规范治疗。
遇见
就在那段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有一束光照进,引领他们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年7月,通过当地驻村第一书记秦倩介绍,二磊遇到了高延征。
“当时,高主任带了几个医生来我家,为我检查后,告诉我这个病可以治。”二磊说,最初听到这句话,他并没表现出太大兴奋。因为,多年求医无果的他已对治疗失去了信心。
不过,医院脊柱外科病区,看着病友一个个好起来后,他的希望再次被燃起。
同一年,正在读研的超龙通过一个师兄知道了高延征。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医院实习的师兄很兴奋地打来电话说,高延征主任收治了很多和他类似的病人,手术后效果很好,医院看看。
听到这些,像是黑夜里射进了一道光,超龙感觉自己的人生将要发生改变。
保*是通过自家表哥知道了高延征,“表哥是我们县城的医生,医院进修学习时,知道高主任可以治疗这个病。”
那时的保*不仅浑身疼得厉害,同时背部已经严重地向前弯曲,压迫到了肺部。他没敢奢望自己有一天脊梁还能再挺立起来,最大的期望是身体不再疼痛,呼吸不再困难。
等待一场手术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期待。
二磊记得很清楚,手术结束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去摸髋关节,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床边护士:“做好了吗,手术成功吗?”
“很成功!”护士答。
一周后,高延征让他下地走走。迈开步子的那一刻,他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太开心了。
保*的手术分了两期,第一期是髋关节置换,第二期做的是脊柱矫形,“做完后,不仅身体不疼了,还能抬起头面对面和人讲话了。”
年6月,超龙也如期被推进了手术室,接受了“偷梁换柱”的手术。
三天后下地的那一刻,他不仅摆脱了病痛,同时还挺直了脊梁,“长高”了10厘米。
“医院,感谢高延征主任,让我挺起脊梁做人,而且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手术后,超龙以优异成绩读完了研究生,去年,成绩突出的他,作为人才医院引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未来我会向高主任学习,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更多病人解除病痛。”超龙说。
手术前,二磊曾有一个愿望,如果自己病好了,一定要走路去离家一公里的镇上看看。如今的他,不仅跑跳自如,走出了家乡,而且从一个卧床八年的病人变成了一个年入百万的创业明星。
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患者中,像二磊这样实现“逆袭”的还有很多很多。
攀登
3月1日,医院门诊东区一楼7诊室内,高延征正在坐诊,诊室外,等候找他的人排了长长一队。
来求诊的患者中,有成人有孩子,有省内患者也有省外患者,有骨病疼痛患者,更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畸形患者。
12岁的小姑娘先天性脊柱畸形,扭曲的脊柱让她的肩膀一高一低,她的梦想是有一天自己能像同龄小伙伴一样,有一个健康挺直的脊梁。
22岁的脊柱畸形小伙,由于肺部被扭曲的脊梁压迫,呼吸窘迫,他的梦想是,一场手术后,自己能够畅快地呼吸。
30岁的王女士也是一个脊柱畸形患者,背部的“驼峰”高高隆起,话说不了几句,就喘得厉害,她想自由呼吸。
出身农村的高延征从小见多了被病痛折磨的乡亲,很早就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年,走出医学院大门,当他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后,便在骨科领域孜孜不倦地求索学习。
“医生迈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续一大步。”医学前辈的这句话,深深印在高延征的心里。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做笔记,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划重点、做记录,就这样打下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他又经常利用休假或周末时间,医院观摩学习,有时一整天都“窝”在手术室,虚心向医学“大咖”请教,记录下一个个关键技术要点……
脊柱矫正手术的难度,堪称脊柱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脊髓,造成瘫痪。20年前,高延征率先在河南开展了脊柱矫正手术。最近5年,他又分派团队的医生赶赴国外学习。
从医37年,经他手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通过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他诊治过的患者达30余万人。他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专利,推动了多项科技创新和转化,以高超的医术和卓越的学术影响力成为全国著名的骨科专家。
善举
37年的临床工作经历中,他见过太多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侧弯患者的悲惨人生。
“头上有蓝天,树上有小鸟,可惜抬不起头,我看不到;天下的好心人,谁能帮帮我,我给您磕响头……”这是修武县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跪在地上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哀嚎与渴望。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他的身体弯曲成°,十多年呼吸困难,上身倒挂,胸部紧贴大腿,成了不折不扣的“折叠人”。
这声音是高延征在做患者家访时亲耳听到的,看到满痰盂的烟头和佝偻喘息的汉子,听到他揪心的呐喊,这位脊柱专家的内心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还有很多脊柱畸形患者,有的前胸贴肚皮,有的僵硬如木棍,有的背部鼓大包,有的弯腰像剃刀。有的别说直立行走,就连好好躺着都是奢求。触目惊心,令人心酸!
年,高延征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基金,矢志要为这类人群解除痛苦。最终在智善公益基金会和河南省慈善总会、中国先天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联合支持下,发起了“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公益慈善项目,目标是聚焦青少年脊柱健康和脊柱畸形防控与治疗,通过3~5年时间,协调各方力量和公益资金,利用团队高超的技术,救助并治疗0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家庭贫困的孩子,只需很少的费用就能完成治疗。
家住新蔡的小虎从小患强直性脊柱炎且家庭困难,得不到及时治疗,脊柱极度弯曲,髋、膝关节完全融合,走路吃饭都很困难,母亲刘女士背着他四处求医,花光了积蓄,也没有找到能治的地方。绝望之时,听到“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于是鼓足勇气带小虎找到高延征主任。
入院后的2个月内,高延征团队为小虎分期进行了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和脊柱矫形三次手术,小虎终于挺直了脊梁,迈开了脚步,重新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费用方面,除了医保*策报销外,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河南省慈善总会“贫困患者脊柱侧弯救助项目”也给予了资助,医院还给他发放了0元的困难补贴,并为他解决了住院期间的免费爱心餐。
“没花什么钱孩子的病治好了,你们真是给了小虎第二次生命。”出院时,小虎的妈妈感激涕零,拉着医生的手再三感谢。
一个善举,能改变别人一生。
5年来,高延征带领团队,联合智善公益基金会、河南省慈善总会、中国先天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多项慈善基金,通过手术救助了近名贫困脊柱畸形患者,累计捐助善款达0多万元。
未来
如今,“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的目标即将实现,高延征又构思了更大理想,那就是发动全省骨科领域专家加入队伍,提前筹划第二个“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同时还积极奔走,在河南省卫健委和医学会指导下,呼吁相关部门,在全省启动青少年脊柱健康工程及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的全省筛查登记,逐步构建完整的预防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如果能建立起来,通过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管理,这种疾病就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致残率。”高延征说,脊柱畸形特别是脊柱侧弯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脊柱疾病,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高达1%~3%,致残率很高。
目前我省中小学生约1万,以此来算,河南约有18万~54万脊柱侧弯的学生。而强直性脊柱炎人群患病率约0.3%,病患数字惊人。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他已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贫困地区,对学生开展公益筛查、科普宣教。在他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一起走进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一场又一场的义诊、筛查、乡医培训。
从豫东平原到豫西山区,从豫南的大别山到豫北的太行山,到处留下了他们足迹。
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高延征带领着团队已为7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了脊柱健康科普知识讲座,筛查的学生数以万计,同时向数千名基层医生培训了脊柱侧弯筛查知识。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高延征还带领团队创建了从预防到手法、锻炼、药物捐助、支具捐助、手术矫正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救助模式。
他们成立了创新团队,联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家,开发脊柱侧弯手机软件,家长和老师用手机一分钟即可筛查脊柱侧弯,而且可以通过手机上报信息;他牵头成立了脊柱侧弯学校、术后康复俱乐部,通过
在高延征心里,让脊柱畸形的孩子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他的最大梦想!为了“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目标,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积劳成疾,他患上了肾结石且不定期肾绞痛发作,曾3次在打了杜冷丁后坚持为患者完成高难度手术!
在改变众多患者命运的同时,高延征也先后荣获“河南省直道德模范”、首届“河南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第12届“中国医师奖”、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年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第四届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等。脊梁工程慈善救助项目荣获共青团河南省委“八方援·助力脱贫攻坚大决战”一等奖、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3月4日,医院脊柱外科病房内,严重脊柱侧弯的患者小刘,正期待着高延征主任为他进行手术。“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让他不再为高额治疗费用发愁,常年扭曲成“问号”的身体和看不到希望的命运,都将成为过去。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
病房内一颗颗曾被病痛冰封的心灵,也如室外即将争春的桃李一样,满怀憧憬地拥抱生命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