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申连伟实习生蔡明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邓州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各单位各部门包括扶一大批优秀企业,帮扶工作队、脱贫责任组以及贫困户本人,大家勠力同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在见面会上,邓州市人社局驻汲滩镇刁堤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冬梅、邓州市交通局驻穰东镇张拔村驻村第一书记于高翔、邓州市教体局驻张村镇赵家村扶贫工作队卢景策、脱贫户典型邓州市白牛镇谷社村谢家群、邓州市九龙镇贾岗村张庆玲分别讲述了他们的脱贫攻坚故事,凝聚奋进向上的力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坚守初心履职尽责
“驻村书记冬梅来,规划蓝图福气带。走村入户访疾苦,诚恳谈话暖心怀。修路改厕环境美,广场健身大戏台。筑堤护坡防水患,防病就医诊所盖。种养结合脱贫快,志智双扶致富才。挽起袖子加油干,超前硬把贫帽摘。心系群众无小事,为民操心真实在。脱贫攻坚树典范,党旗增辉又添彩”。这是刁堤村一位村民写给陈冬梅的赞扬诗。
受组织选派,年5月陈冬梅到任刁堤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刚到刁堤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陈冬梅压力很大,对于能否完成组织交给她的工作任务心里没底。在领导的鼓励下,她打消一切顾虑,走向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到村报到的第二天,陈冬梅就顶着烈日开展入户走访摸排工作,掌握真实的村情民意,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心声和疾苦。陈冬梅深知贫困村的根本问题是贫困,如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她的首要职责。陈冬梅经调查发现,刁堤村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但刁堤村的蔬菜产业发展不起来,是由于种植技术十分落后。于是她发挥自己单位职能优势,在村部和田间地头组织多期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村里有多户贫困户都通过接受培训、种植蔬菜脱了贫。疫情期间共帮助销售蔬菜1万余公斤,得到了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一致称赞。
陈冬梅一直坚信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有视村民如家人,才算当好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贫困户杨祖党家十分困难,陈冬梅给杨祖党安排了公益岗,又通过镇、村两级协调,帮助杨祖党盖了2间偏房。并教他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种了2亩多香菜,帮助他脱贫。去年8月,贫困户史小平突发脑溢血,由于事发突然,没来得及办理转诊手续,医院后,被告知必须有转诊手续才能报销医药费。得知情况后,陈冬梅第一时间来到市新农合,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为史小平办理了转诊手续。刁堤村贫困户多、“七改一增”任务重,资金困难。陈冬梅带头,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捐款,倾力支持村“七改一增”和户容户貌提升工作。驻村期间,还为刁堤村争取了1.6公里的道路硬化项目、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刁堤小学的餐厅建设项目及村文化广场扩建项目等,切实解决村民所需、所盼、所想。
让青春在扶贫一线闪光
“我的祖父,父亲,母亲都是党员,从小他们便教育我,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在年接受到市委组织部要选派干部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知后,我很想报名,但有些犹豫。但在家人的支持下,我义无反顾地踏进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于高翔讲道。
刚到任上时,有群众向于高翔反映没水吃。经过调查走访,他发现张拔村一直以来靠吃井水为生,自来水设施是零基础,在夏季,还经常会出现庄稼和人争水吃的情况。于是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不停地在主管这项工作的相关部门和村子之间来回,办理各项通水手续,工地施工亲自到场监督。当张拔村终于结束了常年没有自来水那一天,于高翔的办公室被前来感谢的乡亲们围的里外三层。在驻村工作中,于高翔还为村子里修了五公里的路,给两村之间架起连接桥,接通互联网,给村里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孩子送学费,为每一户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发展产业扶贫等等,每一桩每一件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有些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婶还亲切的称他为“小胖书记”。
把贫困户当“亲兄弟”
在卢景策派驻的贫困村中有一名贫困户叫张志满,因为事故不幸落下残疾,但张志满身残志坚吃苦耐劳,并且有养殖经验。于是,卢景策就和他一起分析养殖业现状,初步确定了发展养牛产业。面临资金缺乏的困窘,卢景策告诉他:“只要你愿意继续搞养殖,资金不是问题,哥来帮你。”卢景策从亲友中筹措两万元,作为张志满养牛的启动资金。
牛养起来了,张志满脸上的笑容也露出来了,卢景策给他借来养牛书籍,帮他从网上下载养牛技术。在养牛初步成功后,又为他筹借资金两万元,并以初具规模的养牛场为基本条件,争取小额贷款五万元。张志满脱贫不忘乡邻,决心发展以种植养殖仓储为一体的“志满家庭农场”。现已流转土地30余亩,带动其他村民增收致富。卢景策还去学校和张志满女儿张明珠的班主任交流,了解她的学习、思想状况,逢年过节,还让妻子接她到家,改善生活,帮她洗衣洗被。张志满的儿子张东升上小学六年级,英语学科基础差,卢景策利用身为英语老师的专长,给他辅导功课,并协调张村镇一初中解决了他下学期寄宿问题。现在卢景策和张志满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张志满完全把卢景策当成了自家人,逢人便说,卢哥比我亲哥还亲呢。
砥砺前行感党恩勤劳铺就幸福路
谢家群是白牛镇谷社村的一名贫困户,她和丈夫陈祖明及公公婆婆一家4口,挤在低矮简陋的平房里,一家人靠种人均1.5亩的土地,艰难维持生活。陈祖明找到一份到工地做饭的工作,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干,在年才勉强盖起了新房。但天有不测风云,谢家群的父亲因为车祸导致颅内出血,花费了高额医疗费,不到两年去世了。公公也因年岁已高,患了老年痴呆症。外债未还,孩子上学,公公需要看病,外出务工也去不了。住房、医疗、教育支出像三座大山让她的家庭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
年,谢家群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市里和村镇的扶贫干部们,经常到她家交流谈心,落实扶贫政策,制定脱贫计划。在得知陈祖明会厨师手艺后,大力支持他们开展上门包桌业务,还组织夫妻两个参加培训。年,谢家群夫妻俩筹资3万余元买了锅碗瓢盆等厨具和交通工具,到各村做红白喜事包桌宴席,很快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在年摘掉贫困帽。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帮助下,谢家群还在包桌生意淡季时种植烟叶,在烟站进行技术培训,由于吃苦肯干,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脱贫致富路上,谢家群被许多优秀扶贫干部和共产党员的事迹感动。年,她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村里缺一名信息员,村支两委推荐了她。在驻村书记、责任组长和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谢家群很快就胜任了信息员这份工作。通过党组织的培养,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预备党员,进入了村委,负责村里扶贫等工作。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谢家群还主动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不仅帮助解决村里群众生活物资需求;还联系移动公司,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了宽带,保证学生上好网课;主动到贫困户家中照顾生活,还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常念党恩、常记党情”,作为一名脱贫致富的农民,谢家群把党的关心化作前行的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大步奔向小康生活。
自强不息自主创业
“我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管人生如何坎坷,经历多少磨难,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见面会上,张庆玲讲述了她如何面对逆境自强不息的故事。
年,由于身患大病红斑狼疮,加上公公中风偏瘫,妹妹上职业学校,两个孩子上小学,导致家庭经济薄弱,张庆玲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年,因为吃激素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双侧股骨头坏死,张庆玲拄着双拐生活,还要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生活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年4月,张庆玲做了双腿置换手术。手术一共花费了14万多,国家就报销了12万多,她特别感谢国家。
做完手术后,张庆玲再也不需要拐杖生活了,她兴奋之余,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帮助了我,陪我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给了我重生的希望,我要回报社会,我要自己创业。”于是,她开了一家养生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们、朋友们有养身观念、养生意识,远离病痛的折磨。开店时,国家给予了张庆玲创业小额贷款支持。一年来,在不懈努力下,养生馆慢慢走上了正轨。回想从生病到现在的时光,张庆玲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乐观自信地面对每一天,有了稳定的收入,让生活回归正常,也让自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说:“我将继续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奋斗,早日致富奔小康。”
邓州市牢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多策并举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新篇章。
(映象网邓州新闻,投稿邮箱:hnrdeng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