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村民董书武、董作金交流时,两位老人一件件地向吕大伟(左一)讲述着第一书记郭兴雷(右二)给曙新村带来的变化,吕大伟也被他们的喜悦深深感染了。↑
临沭县临沭街道曙新村位于临沭县城东南10公里处苍源河畔。该村是由董山子村、郇山子村、庙子头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取名曙新村,意为在希望中迎接新曙光之意。
三个自然村沿苍源河建设,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这个苍源河畔的小村庄虽取名曙新村,却遭遇发展止步不前的困境。不仅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弱,村容村貌脏乱差,更让人头疼的是,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90余万的外债无力偿还,老百姓感觉看不到未来发展的曙光。
自从去年4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郭兴雷到来,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他发挥出巨大能量让这个苍源河畔沉睡了许久的村庄开始苏醒并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村民感慨,“曙新村遇上了贵人,今非昔比了,全村老少爷们总算盼来了发展的新曙光。”
画美墙净路宽
曙新村“面子足,里子厚”
经过前几日大雨的洗刷,曙新村变得更为秀气。经过雨水浸润的墙绘,色彩显得更加绚烂,树叶也更加青翠欲滴,绿化带内的月季花,也比平时更娇艳美丽,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着婀娜的枝条。
一进入村口,你就会被“曙新村第一书记加工车间”几个大字深深吸引,车间墙体上彩绘的大朵牡丹惟妙惟肖,处处透露着圆满、浓情、富贵。旁边的曙新党群服务中心也拔地而起,无论哪村人走过,都要驻足欣赏几分钟,心里难免还要嘀咕一番,“这曙新村是有什么大喜事吗,村墙上都披花挂彩的,还建起来这么一座漂亮的小洋楼……”
如果漫步于村庄之时,你恰好遇上出门遛弯的曙新村村民,那他一定会当个热情的向导:这是我们村投资余万元建设的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装修好,里面会有乡村振兴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群众活动室、农产品加工品展示区,完全是一个功能领先的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你看我们这个休闲小广场,大理石铺装的,栽了松竹、玉兰、海棠、桂花等等,光草坪就铺设了块;你再看,我们还有投资21万元建设的平方米的卫生室,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现在脚下的主大街也拓宽成7米了,户户通也修好了,道路两侧都进行了绿化,房屋外墙也进行了粉刷,墙体彩绘超过50幅,你看是不是美丽乡村……言语间,透露出了身为曙新村村民的骄傲。
“这全是我们第一书记来了之后干的工作,他们的功劳说都说不完,曙新村里里外外发生大变样,全村人都觉得倍有面儿,现在小伙子说个亲都好说了,俺庄可不就是有大喜事嘛。”76岁的董作金老人一边抽着烟,一边激动地拉着记者说,老人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记者。
第一书记的到来
曙新村人像石榴籽般抱在一起
曙新村共有户、人,党员75名。第一书记初到时,曙新村不仅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村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村委办公室也因年久失修,无法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而更让人头疼的是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郭兴雷、石丰毓入村后,迅速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努力摸清曙新村的底子,并确立了“抓党建、聚民心、谋发展、促增收”四点同时发力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集体增收项目4个,民生设施改善项目10个,截至目前累计争取资金余万元。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始终是第一书记郭兴雷牢记于心的主题。他首先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12名入党积极分子,结束了该村近3年没有发展新党员的历史。同时严格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积极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周一集中服务日”制度,有效解决了曙新村党员管理“松、散、软”的问题。最值得一提的是,郭兴雷推进农村综合管理网格化服务,推进门前“三包”制度,建立人人参与、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治理水平。
安居巷、乐业巷、幸福巷这三条巷属于第一网格,网格长是李宝粉;美满巷、安定巷、和谐巷、富贵巷属于第二网格,网格长是李保奎……郭兴雷将村里26条巷道都进行了网格化,每一个网格长差不多服务于50户村民,不仅做好日常事务的服务,还要做好巡逻巡察,保障村子的治安安全。“自从网格化之后,我们村的治安档次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村会计李保奎对第一书记郭兴雷的创新竖起了大拇指。
“第一书记一来,我们村两委成员干劲十足,村里全体党员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曙新村村主任李宝粉兴奋地说。
为解曙新村群众困难
第一书记“跑断腿、磨破嘴”
“咱们村种地还是靠天吃饭,离水源近的地还能靠拖拉机抽水灌溉,离水源远的就得靠人从井里提水,如果井里没水,那就没辙了,关键现在都是老人在种地,我们一把老骨头了提不动啊。”第一书记走访时,不少村民反映曙新村仍然存在“靠天灌溉”的现状,其中80多岁的董作生老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儿子在外打工,二儿子长年患病不能干活,家里的十几亩地都是他自己种着,浇地是他最犯愁的事,做梦都想解决这件事。
老人们的着急,郭兴雷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他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协调资金23万元建设了水泵总闸房一间,深挖蓄水池一处,铺设一二级管网余米,设置出水口余处,浇地变得就像拧水龙头接水一样方便,从此改变了曙新村靠拖拉机抽水和人力灌溉的历史,全村老少爷们纷纷为第一书记这一“壮举”鼓掌。一年多来,最让村民感动的还是第一书记对困难群众的牵挂。在重要节日前夕,郭兴雷已累计走访慰问余人,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他都熟稔于心。
在57岁的低保户董裕征家里,老人一把握住了郭书记的手,郭书记是他比亲人还要亲的人。记者了解到,董裕征不仅双股骨头坏死,还患有肺心病、哮喘,一年吃药打针的钱就得一万多,他什么活都干不了,没有一点收入,可谓是家徒四壁,为了养家糊口,儿子外出打工挣钱,把8岁的小孙子扔给了他。知道董裕征的家庭情况后,郭兴雷帮他申请了低保,光伏发电项目的集体收入每月也给他分红,这样的温暖,让董裕征无数次红了眼眶。
不仅如此,郭兴雷奔波于县公路局、财政局、交通局等部门,将贯穿曙新村南北4.9公里的主干道列入了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项目。为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郭兴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奔波于财政、建筑等部门跑手续,亲自督导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只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无论是村子的事,还是村里老人孩子、困难群众的事,郭书记无一不放在心上。”90岁的董书武老人赞赏地说。
引项目建大棚上光伏
今年预计增收80余万
在第一书记加工车间,村民李梅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只见她动作娴熟,干活麻利。李梅是附近桃园村的村民,已在第一书记加工车间干了3个多月,一个月收入多元。
“这个项目是一个纸箱包装企业,可以解决20余名群众就业,群众月增收-元,后期我们再改造平方米的货物装卸区和平方米的办公区,村集体就可实现年获租金8万元。”第一书记郭兴雷介绍,他们还投资20万元建设了35KW光伏发电项目,集体一年也收入3万元;还投资万元,流转23亩土地,建设高温种植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项目建成后,预计集体一年可获得租金收入10万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郭兴雷还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理、调地,整理出65亩“四荒地”对外承包,集体可获得经济收入52.8万元。下一步,郭兴雷还将进一步盘活曙新村滩内土地资产,激发出村子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今年预计曙光村村集体增收将达到80余万。
国泰君安证券临沂北京路营业部总经理吕大伟:
老百姓的口碑
是对第一书记最大褒奖
15日,第二届“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公益活动的冠名单位国泰君安证券临沂北京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吕大伟也随记者来到了曙新村,体验寻找最美第一书记的过程,现场探访第一书记的工作环境,倾听百姓对第一书记的评价。
“我们村发生了太多变化,街道亮堂了,绿化整齐了,小广场建起来了,社区服务中心也盖好了……”在与村民董书武、董作金交流时,两位老人向吕大伟讲述着曙新村的变化,吕大伟也被他们的喜悦深深感染了。
随后,吕大伟和郭兴雷书记一起参观了建设中的党群服务中心,感受了美轮美奂的墙绘,欣赏了错落有致的绿化……
吕大伟说,一上午最大的感触就是老百姓朴实的话语,每一句都是对第一书记的感谢。金口碑银口碑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正是对第一书记最大的褒奖。郭兴雷书记对曙新村的呕心沥血让他钦佩,郭书记的事迹也正是全体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一个缩影。“寻找最美第一书记”的活动就是要寻找、发掘、报道真诚服务基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发现和树立一批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第一书记先进典型,通过实地到第一书记村体验,他更感受到了活动的美和意义。(临报融媒记者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