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人民日报》02版:要闻
医院连续十六年
对口支援鹤峰的工作做法
医院就能治疗
报道原文>>>
医院连续十六年对口支援湖北鹤峰——医院就能治疗(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本报记者田豆豆《人民日报》(年05月05日第02版)群山莽莽,山路蜿蜒,云雾缭绕。走近路边一户农家,房刷得雪白,未进院先看见一个锅炉,直冒蒸汽。“去年下半年,我们造了这个酿酒坊,酿的土家苞谷酒,可受欢迎呢!”女主人韩小香笑容满面。这里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
(▲年5月5日《人民日报》08版:视觉刊登的宣鹤高速图片杨顺丕摄)
“你们身体好些了吗?”来自医院的骨科医生*玮博士今天上门回访。“好多了!我下不了地十几年了,现在又重新站了起来。”70岁的男主人陈家立放下拐杖走了几步。“恢复得不错!您是双侧股骨头坏死,去年做完一侧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今年再把另一侧做了,就能正常走路了。”*玮说。
(▲*玮博士开展鹤峰县首例膝关节镜手术时图片)
陈家立一家都是勤快人,可几场病让他们家生活困难。年,身强体壮的大儿子在外打工时意外受伤,一条腿截肢。刚掏空家底给大儿子治完病,陈家立自己又得了股骨头坏死。诊断后得知,这个病治好起码得花10多万元,陈家立回了家。
“医院做的手术,5万多元的医疗费,我们只花了多元!”老伴韩小香说起这事特别激动。“如今得了病,再不用慢慢拖、慢慢扛了。身体一好,干啥都有劲!”陈家立说,现在他们家除了种粮种茶外,还酿酒、养小龙虾、养鸡,“铆足劲奔小康。只要身体能动,就要自己努力!”
(▲此前《人民日报》记者到陈家立家中采访时图片)
“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早些年,看到很多陈家立这样的老乡,有病在县里治不了,要么花大钱去外地治,要么直接放弃治疗,心里很不是滋味。”陈家立的主刀医生、医院骨科主任钟为彬说,“现在好了,经过医院连续16年的对口援助,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现在医院就能治疗。”
年,国家开始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16年来,医院累计派出名专家接力帮扶医院,以“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培养了一批不走的专家团队。鹤峰县借助医院对口支援的契机,大力扶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同时严格落实健康扶贫的优惠*策,让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大为缓解。
(▲年3月,医院对口支援医院年医疗暨健康科普活动启动会时图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我们将利用好过渡期帮扶*策,继续提升鹤峰基层医疗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医院*委书记张玉说。
此前,《人民日报》记者
深入到鹤峰一线
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见证了医院
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对口支援
给鹤峰人民群众带来的健康福祉
来源:人民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