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蚌埠10月21日消息(记者张宣剑通讯员崔淮奎)“闺女,这是我留给你的鸡蛋,你一定得吃。”“闺女,这个苹果好吃。”老人说着又把苹果往一个拄着双拐的中年妇女口袋里塞。“娘!您想我了吧?我也想您,我就是您的小棉袄!”说话中,两人就搂在了一起,这是在固镇多个敬老院经常出现的场景。这位中年妇女就是固镇县杨庙乡曹徐居东薛组村民刘凤英。
今年51岁的刘凤英,曾经因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多年。年全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她在蚌医一附院做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享受健康扶贫*策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经过将近一年的卧床休养,她的身体已经慢慢恢复,可以依靠拐杖行走了。“站”起来的刘凤英思考着怎么回馈社会,于是她拄着双拐,穿着改造过的鞋子,走上了公益之路。
心灵手巧的刘凤英,在瘫痪卧床期间自己对着镜子给自己理发,逐渐掌握了理发技艺。她深知行动困难的人理发不便,在能下床行走之后,她自费购买了理发工具,印制了联系卡,义务上门给周边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理发。随着找她理发的人越来越多,她又省吃俭用购置了电动三轮车,免费理发的范围扩展到各乡镇敬老院、残疾人、五保户、贫困户。只要三轮车电池能支撑到的地方,她都主动前往,她的善举惠及任桥、城关、连城、杨庙、何集等敬老院。在她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在各个敬老院义务理发的日期和人数,哪个敬老院上次是几月几号去的,老人又该理发了,她都一清二楚。敬老院的老人们和她都宛若父女、母女。乐观开朗的刘凤英非常善于和老人沟通,每次在敬老院理发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时光,总是一片欢声笑语。每到快要理发的日子,不少老人就省下鸡蛋、水果等她到来,就像期盼着自己闺女回娘家一样。于是就出现了文前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有人问她给多少人理过发,她说记不得,但是她清楚的是:只要是贫困户、残疾人、五保户有需要,她都会去,几个敬老院是每个月按时必去的。从她的小本子上来看,自有记录以来,她已经义务理发多人次,理发工具也因磨损换了三茬。
两年多的寒冬酷暑风吹日晒,记不清她多少次在半路淋雨浑身湿透,刘凤英深一脚浅一脚,穿着改造过的鞋子奔波在各敬老院之间,经常一天理发四五十人,累得腰酸背痛,但翻翻自己的小本子,看到其他敬老院的老人也该理发了,第二天她又早早出门了。
刘凤英还利用各种机会搜集旧衣服,知道她事迹的人也乐于把衣物捐给她,她整理好在出门理发的时候带给需要的人。在过春节的时候,她还用自己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敬老院老人买新衣服,老人们看到她就开心,她看到老人开心了自己更开心。
刘凤英不但自己单独做公益,还积极参与杨庙乡助残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次开展活动时,刘凤英爽朗的笑声总是感染着大家,许多刚开始做公益的志愿者在刘凤英的带领下很快就进入角色,不再“束手束脚”。
刘凤英的事迹逐渐被周围的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为之感动,纷纷向她表达了也想帮助老人的心愿,有的要捐钱给她。刘凤英说:“我没有什么文化,算不好账,我不要你们的钱,你们要是献爱心,就给老人买些他们需要的东西吧。”今年夏初,在身边朋友的捐助下,刘凤英为杨庙、何集、连城、任桥、城关敬老院和北圩村的老人们送去了塑胶拖鞋双,毛巾条。
刘凤英虽然没有文化,但一场大病让她看开了生与死。她说:“医院看到有的病人肝坏了,有的病人肾坏了,医生说要是有捐献器官的,移植了就能治好。”于是她多次联系县红十字会,要求登记眼角膜、器官和遗体捐献。她说:“要是哪天我死了,一把火烧掉太浪费了,器官捐给需要的人,我也相当于还活在世上,遗体也能给医学院做教学用。”家人在她的一次次劝说下也打破了陈旧观念,同意在捐献书上签字。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为她办理了相关登记手续。
整日笑呵呵的刘凤英其实也有苦恼,有人不理解说她:“你自己是贫困户,还去帮助别人?”她解释道:“就因为我是贫困户,才能体会到处于困境的人的需要!能去关心帮助别人,我自己觉得很幸福。”
刘凤英经常说:“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和*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重新站立起来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我的精神。我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把*和*府给我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出去,扶贫先扶志,我要鼓励更多的贫困户‘站’起来、走下去,都有好生活!”